越来越多的80、90后正在加速老去
本文经公众号秦小明(ID: xiaoming_qin)授权转载,作者小明。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听不懂现代年轻人口中的那些网络流行语?你是不是在组建家庭后,就丧失了继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你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现实,并且不再相信理想……
如果你有了这些想法,那你可能正在衰老的路上“狂奔” 👇
01
多年以前,我一直渴望在25岁之前结婚。后来,我和时任女友在我25岁那年分手,结婚的梦想旋即破灭。时日至今,这个梦想也没有重新燃起来过。
那时的我认为,25岁是一个非常具有仪式感的年龄:
女人过了25岁会在婚恋市场迅速贬值,男人过了25岁则要开始在事业上奋勇发力。无论男女,25岁之后,都要开始认真考虑成家。
总之,25岁在我心里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我可以大方自信地以「年轻人」这个身份自居;在此之后,我只能说自己是「中年人」,事实上我的确也是这么做的。
于是昨天的文章里,就有同学留言,说秦小明你丫开篇第一句就错了,你不是一个贫穷的年轻人,你分明是一个贫穷的中年人。扎不扎心?
不过,当我前些天过完最后一个以2打头的生日时,我发现自己对「年轻」的理解,与「年轻」时,有了诸多不同。
02
如今的我,以年龄看,早已算不得年轻人了。
我的朋友圈里,越来越多地充斥着95后、00后,工作圈子里也越来越多的95后开始进入职场,并慢慢充当主力。
反而是那些一道与我毕业的80后们,我越来越难在朋友圈看到他们的踪影。
最早的一批八零后无论按照哪个维度,和「年轻」这个词似乎都没了关系。而哪怕最晚的这批八零人,如今也一只脚踏入三十岁的年纪,另一只脚要么步入了婚姻,要么正在婚姻的岸边伺机而动。
可是,人们还是会习惯地,更多是出于礼貌地呵护着八零末这代人脆弱的小心脏呀,人们还是会把他们称作「年轻人」,他们自己,似乎也的确这么认为。
直到有一天,这批人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懂得更年轻的人在网络聊天中使用的话术。
此前和一个本科同学吃饭,典型的工科男,毕业后一直专心和代码厮混。在27岁的年纪,经相亲认识了一位姑娘,从恋爱到结婚,三个月不足。
席间同学问我,
为什么现在的小年轻聊天都不喜欢使用「呵呵」呀?
为什么我发微笑的表情,总有人不回我呢?
还有你们都不用886了吗?你们现在说的mmp、B数、打call,都是什么意思?
……
这样的问题,不仅这个同学问过我,很多其他朋友也都问过。包括八零后,也包括九零后。
网络流行词,本身是一个文化现象。它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用来宣泄他们内心情绪和对时代观照的直观表达。
不少人痛斥网络流行语的过分使用,使得人们丧失了深入思考、严肃表达的能力。这在我看来,实属多虑。不会深入思考的人,就算你逼着他每天只准用最严肃的书面表达说话,他一样不会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和你使用的话术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强关系。相反,我倒是觉得能用口语化的话术来表达一种自嘲或者讽刺一些社会现象,在这个压抑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是个不错的情绪出口。
所以大可不必担心,一个人老是把网络流行词挂在嘴上,就意味着他很肤浅。一个人每天都是之乎者也文艺小清新,他就深刻。这完全是两码事情。
时代的彷徨迷茫和不知所措,生活的艰难困苦和荒诞无稽,需要一套独有的话语体系把它们表达出来。而荷尔蒙爆棚的年轻人,往往就处在这个话语体系的中心。
不懂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当然没有什么错。你可以用「低俗」和「不屑」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它们。
但是冷静下来思考,如果你像我那位本科同学一样,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和年轻人轻松愉快地交流了,那你可能就真得不再年轻了。
不懂年轻人的话语体系,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懂与不懂这个事情本身,它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固化倾向」:信息固化、学习固化、行为固化、认知固化……
人们加速衰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产生了「固化倾向」。
当你不再愿意学习新的东西,哪怕一个网络新词汇的含义,你也以各种理由搪塞而不愿去弄清楚,你只愿意呆在十年前自己习惯的那个话语体系里,这不是一种固化,是什么?
我们常常和家里长辈争吵的核心原因,就是因为长辈的固化,导致双方的认知不在一个维度上。
他们的认知,绝大部分只固化在他们年轻时的时代。养育孩子的十几年,大多数父母不过是在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经验。等到你作为一个全新的生命,接受了十几二十年后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要和他们对话时,当然就避免不了冲突。
人们不但越来越变得不爱学习,不愿接受新生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面对更年富力强的人的竞争冲击,他们会开始想法设法阻挠这种竞争,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于是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说法:
80后是垮掉的一代
90后是垮掉的一代
00后是垮掉的一代
拒绝新生事物的最好方法,不是不学习不进步,而是否定、诋毁甚至杀死它们。
各位八零九零的同学,反思一下自己,如果你老有一种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越活越肤浅,越来越不行了的想法,那很有可能是你在加速衰老的提示。
03
如我此前所述,越来越多的八零九零后开始组建家庭,这似乎成了人们变老的一个真正分水岭。
组建家庭之前,年轻人们至少会因为求偶动机,学习一些新的东西,这样才能讨得异性欢心。
对优质生育资源的占有欲,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人保持年轻最重要的动力。
为了撩到男神女神,你总要保持一个至少不算太胖的身材、你总要想办法赚到不被鄙视的钱、你总要读点书好在谈话时显得不那么肤浅、你总要了解点时政要闻国家大事网络热点,好在约会时不会宛若一个智障。
一旦组建了家庭,这些动机悉数消失。
加速衰老的第二个标志,就是组建家庭后,丧失了成长和进步的动机。
男人三十出头,啤酒肚就开始一圈圈往外扩;女人甚至还没到三十,也开始不化妆不收拾打扮,越来越向「黄脸婆」看齐。又有多少夫妻会像大学里的情侣那样,相约在图书馆和教室里,待上一个上午呢?
作为家庭的产物,男人和女人的身份,会迅速多一个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为了以后更好地教育孩子,你怎么能心安理得地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停止了进步?
等到孩子出生需要教育时、孩子在重大人生关口需要建议时,你的思想早已跟不上时代。你像极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用着几十年前学到的那点东西,轻易地就否定了孩子的想法。这不是我们很多的父母每天都在干的事情吗?
因此,为了下一代,你也不能停止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生事物、升级认知体系的父母,才真正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父母。要和真正年轻的孩子打成一片,唯一的办法就是你也保持年轻。
04
除此之外,我还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八零九零后,当他们在社会的染缸里摸爬滚打一些年后,他们一开始激情似火的斗志,慢慢被熄灭了。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各种问题都归结于社会,归结于时代,归结于自己的家庭出身。总之,现实如此,我能怎么办呢,我也很绝望啊!
加速衰老的第三个显著标志就是,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而不再相信理想。
真正年轻的人,永远都是英勇无畏的,永远都是内心充满了理想和奋斗精神的。但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八零九零后,他们工作几年后,不但自己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对未来有坚定的信仰,而且还会轻易否定甚至嘲笑身边有理想的人们:
理想有什么用呢,能当饭吃吗?学好英文有什么用呢,不是一样买不起房子?读不读好大学有什么区别,反正没别人爸爸钱多……
似乎很少有人还能保持对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一往无前的勇敢的探索欲,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这些都成了“没有卵用的年少轻狂”。
我想,人变老最重要的转折,除了认知停滞,便是对未来不再有美好的憧憬了。
无论如何,不管你活到多少岁数,我都希望你能活成下面这个样子: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本文经公众号秦小明(ID: xiaoming_qin)授权转载,作者小明。转载请联系出处。